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技术 > 大连市中小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大连市中小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2018年01月12日 13:53:32 访问量:354


(征求意见稿)

一、编制背景                          

为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并引领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大连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大连市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二、意义与目标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智慧化建设与发展的前沿阵地。学校通过“智慧校园”的创建,使教育更加均衡化、教学更加个性化、数据更加规范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信息化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科研、培训、评价等各项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让学校中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更加集约高效、智能便捷。

根据全市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推进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跨越,实现城镇20%以上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涉农地区10%的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三、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大连市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可参照执行。建设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四、指标体系

本标准结合大连市实际,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基于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进行设计,分为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34分)、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80分)、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标准(12分)四个维度(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总分160分。

(一)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

基础支撑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等,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支撑。

 

1  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

类别

指标内容

指标描述

分值

评分标准

1-1基础设施

1-1-1校园网络

●有光纤接入市教育专网和互联网,班均带宽不低于10Mb/s

●所有教室和教学功能室提供1000Mbps以上有线网络接口。

●校园网安全系统,应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网络安全畅通。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1-2教室与师生装备配置

●计算机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61

●教学班级“班班通”覆盖率100%

2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1-3移动环境建设

●无线网络服务覆盖校园、教室及公共场所,配有相应的AC控制及无线网关平台。

●拥有支撑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2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1-4校网络中心机房建设

●学校网络中心机房能实现利用大连市教育云平台资源为学校管理和教学服务。

●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2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1-5特色功能教室建设

●配有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特色功能实验室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特色环境(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视听体验、动感操控、动漫创作、网络化学习生活、3D打印、自动录播教室、创客中心、大数据分析、云桌面应用、下一代互联网接入、节能等物联网应用)。

3

每具备一项得1分,满分3分。

1-1-6校园安防系统

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

提供对学校场所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和监控的功能。

具有校车安全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视频监控、食品安全跟踪等子系统。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1-7校园智能管理系统

●配有校园一卡通,完成门禁、食堂消费、水控电控等刷卡功能,有相应配套的管理系统,能为学校教学与管理服务。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1-8校园智能广播系统与校园电视台

●配置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支持自动播放、循环播放、临时广播、支持任意分区控制和点对点播放。

●配置高清数字校园电视台,有演播室、导播间、灯光系统,可与录播教室混用。

●配备数字化摄录、采集、编辑、播出系统,实现校内直播功能。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2网络空间

1-2-1学生空间

为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建立实名制网络空间,提供课程资源、作业、小组学习、成绩查询、测评、问题求助、互动交流、作品展示等功能。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2-2教师空间

使用实名制教师与教研员网络教学空间,提供备课、布置作业、答疑、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功能。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2-3管理者空间

●使用实名制管理者网络空间,提供教育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任务审批、通知与信息发布接收、互动交流、成果展示、个人收藏等功能。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2-4家长空间

●使用实名制家长空间,提供学生平安信息、学业表现、考试成绩、出勤情况、生活情况、健康报告、教育咨询等功能。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2-5班级等机构空间

●有班级等机构空间,提供公告、课表、活动组织与管理、论坛、作品展示、师生沟通交流、学生管理等功能。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3信息化应用系统

1-3-1备授课系统

●使用大连市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备课支撑环境。

●利用平台开展课堂教学、课外在线学习等多种教学互动活动。

2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3-2资源管理系统

●利用大连智慧教育统一资源与数据中心实现与兄弟学校资源互通(自建平台须与市教育局数据互联互通,数据须基于统一资源与数据中心)。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3-3校务管理系统

●配有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实现对学校、部门(行政、教学、后勤)、年级、班级等组织机构信息的分类管理和教职工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配有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实现通知、公告、请假等校内日常事务的在线申请、审批、发布等功能。

2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3-4教务管理

●提供课程安排、学生选课、日常审批、教学功能室管理、社团管理、绩效管理、教师和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等功能。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3-5后勤管理

●提供校产、场地、材料等信息的分类管理和统计分析功能,支持门禁、水电等的智能控制。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3-6管理集成度

●学校各管理系统可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1-3-7统一门户和认证系统

●支持校园信息系统的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提供单点登录服务。

●能将各种应用系统进行无缝集成。

2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二)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34分)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三大类。在本标准指引中,基础性资源是指与国家、地方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个性化资源是指学校根据办学需要选择性获得的个性化教与学资源;校本资源是指学校、教师和学生基于教学需要在学校教学环境下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

2  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

类别

指标内容

指标描述

分值

评分标准

2-1基础性资源

2-1-1课程资源

●建有符合信息化教育应用环境的多元化课程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堂教学实录、多媒体课件、评价资源、一师一优课、微课、试题和试卷及其它各类资源等。

7

符合条件每项得1分,满分7分。

●整合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学科资源体系。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2-1-2数字图书资源

●学校有数字图书馆,遵循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数字图书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与新课程改革同步。数字图书能在多种终端(笔记本、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上顺畅浏览、下载和播放。

3

馆藏电子图书和期刊大于5万册得3分,每少一万册扣1分,扣完为止。

2-1-3科普教育资源

●数字科普教育视频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与自然科学、现代科技创新发展同步。数字科普教育视频能在多种终端(笔记本、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上顺畅浏览、下载和播放。

5

数字科普教育视频总时长超过10000小时得5分,大于8000小时得4分,大于7000小时得3分,大于6000小时得2分,大于5000小时得1分,否则不得分。

2-2个性化资源

2-2-1名师课堂资源

●以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名优教师课堂实录为主,内容包括课堂实录和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

1

全面系统,涵盖全部学科得1分,否则不得分。

2-2-2教师专业发展资源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相关的系列化培训数字资源,实现常态化应用、更新、新增。

1

全面系统,涵盖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全部阶段得1分,否则不得分。

2-2-3 教学专题资源

●以专题形式集成在一起的各种相关教学资源。

1

专题涵盖全部学科得1分,否则不得分。

2-2-4 教学案例资源

●对教学过程中真实情境进行描述、总结、反思等的案例资源,实现常态化更新、新增。

1

案例涵盖全部学科、全部年级得1分,否则不得分。

2-2-5 教学课例

●提供支撑完整课时教学,与教学设计方案相配套的课例资源,实现常态化更新、新增。

1

课例涵盖全部学科、全部年级得1分,否则不得分。

2-2-6 智能学习平台资源

●提供用于相关教学的学习类软件,全面系统,涵盖全部学科,有较好的兼容性。

●满足师生通过网络进行移动端学习、交流。

●实现常态化应用、更新、新增。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2-3校本资源

2-3-1校本课程资源

●教师开发的网络环境(含无线网络、手持智能终端等)下的多元化校本课程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件、素材、评价资源等。

2

上传并通过校级审核的校本课程资源平均每年大于20个得2分,大于10个小于20个得1分,小于10个不得分。

2-3-2微课资源

●以教学视音频(知识片段或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为主,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学习资源、练习测试、作业、拓展资料及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鼓励学科组通过教研活动开发系统化、单元性或主题类的微课程资源。

2

上传并通过校级审核的微课资源平均每年大于20个得2分,大于10个小于20个得1分,小于10个不得分。

2-3-3公开(示范)课资源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课、教学公开课和示范课,每节课应包含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点评等内容。

2

上传并通过校级审核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平均每年大于10个得2分,大于5个小于10个得1分,小于5个不得分。

2-3-4主题学习资源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主题活动资源。

2

优质主题活动资源≥5/年得2分,2/-4/年得1分,否则不得分。

2-3-5自主命题试题资源

●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需要,建有自主命题的试题资源库。试题资源库全面系统,涵盖学科各个知识点。上传至大连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且每年保持实时更新。实现常态化应用、更新、新增。

2

具有全学科的试题资源,并且每学年增加或更新50份以上的得2分,每学年增加或更新30份以上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三)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80分)

学校信息化建设体现硬件为软件服务、软件为应用服务,信息技术能够与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学习方式融合,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动学校工作进程。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是体现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效的重要标志,师生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利用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为全体市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重点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以及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

3  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

类别

指标内容

指标描述

分值

评分标准

3-1学生应用

3-1-1基本技能

●适应“智慧校园”环境,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移动终端、网络等常用技术设备。

能熟练使用不少于3种的网络交流工具(即时通讯软件、在线论坛、电子邮件等)与同学、教师、专家交流。

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学习空间。

●能应用多媒体加工与创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成果。(中学阶段学生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能解决技术系统常见的硬件、软件问题。)

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持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开展移动学习。

5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1-2学习方式

●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实现学习方式改变,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自我测评等。

●能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和在线资源(如电子邮件、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网络空间等)解决实际问题。

2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1-3资源获取

●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的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获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

●能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并能初步评价资源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倾向性。

●能通过网络空间等与他人协作进行学习、资源建设与分享。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1-4自我管理

能使用相关任务管理软件进行自我学习管理,如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程、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等。

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应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不沉迷网络游戏与网络社交,自觉规范网络行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能通过“智慧校园”平台主动关注学校文化、艺术、社会等各种活动的宣传报道,并积极参与。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2教师应用

3-2-1基本技能

掌握不少于3种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与技术,能自主制作课件或改造课件。

熟练使用不少于两种用于班级课堂教学的学科教学软件或移动教学软件。

熟练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实物展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2-2教学应用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每节课有电子教案。

应用交互式设备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应用移动终端进行个性化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开设网络选修课。

4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2-3资源利用

●知道并经常使用的学科资源网站不少于5个。

●利用市、区统一平台或学校自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校级以上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

2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2-4社会责任

●全体教职员工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自觉规范网络言行,无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全体教职员工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信息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4

每小点2分,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打分。

3-3学校应用

3-3-1 教务应用

●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各种查询服务。

2

各种教务应用都比较好的得2分,应用一般得1分,否则不得分。

●定期应用评价服务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在线测评及评价指导,利用教育教学大数据进行教与学行为分析,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测,辅助教育教学决策。

2

各种教务应用都比较好的得2分,应用一般得1分,否则不得分。

●每学期应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进行评价,并形成学生成长档案。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能应用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对各学科、教师、学生综合信息等教务工作进行管理。

2

各种教务应用都比较好的得2分,应用一般得1分,否则不得分。

3-3-2 研训应用

●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专任教师参加2次区级以上(含区级) 教育信息化研修与培训活动,且撰写研训报告、学习心得或获得相应证书。

●专任教师应用网络空间开展网上备课、教学、教研等交流研讨及校际交流、培训学习、学情分析等活动,形成常态化。

●各级首席教师、名师、骨干教师依托市区级平台或自建平台建立网上名师工作室,指导本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每个网上名师工作室每年讲授至少2节智慧教育环境下探索新教学模式的网络公开课。

●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3年内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4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3-3 校务应用

●利用办公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空间实现资料存储数字化。学校校务工作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利用率较高。

2

各种校务应用都比较好的得2分,应用一般得1分,否则不得分。

●后勤管理系统实现对资产设备登记与管理率达到100%

●财务实现日常账务收支记录及帐表信息电子化达100%

●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人事信息的智能化管理达100%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3-4 社会服务

●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包括交流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

●每个月至少使用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展1次班级及以上规模的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学校提供数字化社会公共服务,向社会开放优质教育资源。

●可查看校园新闻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学校开放日通过网络实时查看教师授课情况。

5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4应用效果

3-4-1 应用程度

●各学科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并定期开展应用活动观摩与交流,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学生能运用新模式进行创新性学习。

3

80%以上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的得3分,50%-80%2分,30%-50%1分,否则不得分。

3-4-2 示范活动

●围绕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支撑环境等有关问题开展各级各类交流研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

2

每年开展活动2次以上得2分,1次得1分,否则不得分。

●近3年内,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4

获国家级奖得4

获省级奖得3

获市级奖得2

县区级1分(级别就高,不重复加分)。

●在区级(含区级)以上范围,组织优势学科或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名师,每个月开展至少1次以上课堂教学实况在线直播或点播活动。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4-3 应用成果

●近2年内,专任教师在市级(含市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微课、说课、课件、论文、互动教学应用等。

7

获市一等奖得3分,二等奖得2分、三等奖得1分。获省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4分、三等奖得3分。获国家一等奖得7分,二等奖得6分、三等奖得5分(级别就高,不重复加分)。

●及时梳理总结应用学科教学工具构建智慧课堂的基本思路、方法、成效,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每年在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一篇以上的相关论文。承担不少于1项区级以上教育信息化课题。

4

国家级刊物或课题得4

省级刊物或课题得3

市级刊物或课题得2

县区级课题得1分(级别就高,不重复加分)。

●近2年全校每个年级(小学一、二年级除外)均有学生参加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等全国、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类竞赛,并获得较好成绩。

7

获市一等奖得3分,二等奖得2分、三等奖得1分。获省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4分、三等奖得3分。获国家一等奖得7分,二等奖得6分、三等奖得5分(级别就高,不重复加分)。

●教育教学大数据辅助教育教学决策取得明显成效。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3-4-4 特色应用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自主探索和创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全市甚至全省、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并列为重点示范案例。

4

国家级重点示范案例得4

省级重点示范案例得3

市级重点示范案例得2

区级重点示范案例得1

(四)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标准(12分)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机制、体制的创新与保障,务必做好顶层设计。本标准要求学校从组织机构、发展规划、信息化领导力、教师培训、制度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

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标准

类别

指标内容

指标描述

分值

评分标准

4-1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4-1-1 组织机构

●有“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项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有专职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中层管理部门,配备信息技术专职人员担任信息技术服务与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小学每12个班级配备1人以上专职人员,中学每12个班级配备2人以上专职人员。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4-1-2 发展规划

●有“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具体可行。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4-1-3信息化领导力

●学校领导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

●能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有利于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的条件和氛围。

●制定绩效评估方案,科学评估“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绩效。

3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4-1-4教师培训

●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的专题培训。

1

智慧教育相关培训每学期≥3次(单批次培训人员不少于10人)得分,否则不得分。

4-1-5 制度保障

●有完备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管理制度和工作激励机制。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4-1-6 资金投入

●有“智慧校园”建设、应用与运维的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

●有完善的信息化项目预算、申报、实施、验收、监管和评估的全周期管理。

2

每小点1分,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4-1-7 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机制,以保障“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1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五、说明

本标准指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根据试行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本标准指引由大连市教育信息化办公室负责解释。

编辑:姜世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庄河市塔岭镇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庄河市塔岭镇隈子村隈子屯133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