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统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编排思路及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编排思路及教学建议

2019年09月12日 07:38:49 访问量:1704


老师们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统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编排思路及教学建议。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有五个大的方面:1.教材的结构体系;2.阅读的编排特点;3.习作的编排特点;4.口语交际的编排特点;5.综合性学习的编排特点。

一、教材的结构体系

我们首先来看四年级教科书的结构体系,现在呈现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目录。老师们能看到一共是8个单元。包括7个阅读单元和1个习作单元。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特殊单元,第二个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从这个目录来看,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习作安排8次,语文园地安排7次,习作单元也就是第五单元是没有安排语文园地的。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第四单元的后面。这是四年级上册的大致情况。

现在呈现的是四年级下册的目录,一共也是8个单元,7个阅读单元和1个习作单元。要注意的是其中的一个阅读单元,也就是第三单元它是跟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一起编排的。从这个目录来看,口语交际安排了4次,习作和语文园地各安排了7次。第三单元,也就是与综合性学习结合的这个单元没有编排习作。第五单元,也就是习作单元,后面没有语文园地。四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二单元后面。

看一下语文园地里的各个栏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的栏目,加括号这两个栏目,也就是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是灵活穿插编排的。这是四年级教科书大致的结构体系。

二、阅读的编排特点,

四年级教科书阅读的编排与三年级一样,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在介绍具体的特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册书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是四年级上册各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个别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

这是四年级下册。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阅读的编排特点,

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倡导大量阅读。

温儒敏教授提倡读书为本,下面我们看一下书中是怎么体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课内拓展。课内拓展主要是通过阅读链接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链接的都是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有的与课文进行整合,编排了课后题,比如说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课后的第三题,说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还有比如说,第四单元《白鹅》的课后题。它后面链接了《白公鹅》。它的题目是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第二个途径是纳入课外阅读。一方面是通过课后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说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的选做题: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通过编排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四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第四单元神话这个单元后面,引导学生阅读神话作品。快乐读书吧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先是导语,然后是你读过这本书吗,紧接着是小贴士,最后是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在这个导语里面它提出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神话的兴趣,并且告诉学生神话是什么,以及神话的流传方式。你读过这本书吗,相信你可以读更多,这两个栏目主要是通过展示精彩片段,和简要介绍作品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作品。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小贴士,第一个告知学生关于神话的知识,第二个小贴士教给学生读神话的方法,要发挥想象,感受神奇。

这里想说的是,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步使用,大家都听到过一个理念,课外阅读课程化,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课程化。我认为,课程化不仅仅意味着对读什么进行一个推荐,还意味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些指导和必要的监管。所以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利用好这个小贴士指导学生的阅读,同时还要对课外阅读活动进行监管,不能只是推荐书目提要求,然后同学们大家去读吧,就放任自流,就没有任何的管理。当然了,这个地方要注意把握一个尺度,课外阅读毕竟是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的。老师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要求也不必过高。更不能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测评。这是说的第一个特点,倡导大量阅读。

(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这个部分是我今天要讲的所有内容里面最烧脑的一部分。因为学生一主动,老师就不方便预设,就不便于把控课堂。编写相关单元教参的老师,头也挠破了,头发都磨白了。但是再艰难,这件事情也必须要做。因为我们的孩子长期的处于老师问学生答,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课堂模式下面,已经不会主动阅读、不会主动思考了,总是等靠要。为了帮助学生改变这种被动的阅读状态,四年级的教科书通过三个单元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首先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提问单元。这个单元围绕提问这样一种阅读策略进行编排。是三年级预测单元之后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方法。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安徒生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老师们可以先看到这个阅读提示,“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当中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就是一上来我们先放手让学生去提,不去束缚他们。你有什么问题,大胆的提出来。然后老师们再看课后的第二题,这里编排了一个问题清单。这个清单旁边有一个泡泡,泡泡语提示了分类整理的角度,同时也暗示着两个提问的角度,你可以针对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来提问。老师们还要注意这个清单当中列举的问题。它有什么样的用意呢?它是以事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怎样的问题是针对局部提的,怎样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还要注意题干当中说,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和这个清单当中的省略号。有什么意图呢?这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提问的不足。就是你通过学习了,发现自己提问的不足。然后再次阅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有这样的意图。通过试教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更多的是针对局部去提问,可能很少针对全文去提问。发现自己的不足,再读课文,再去提出更多问题。

第二篇精读课文,是《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学习从内容、写法和得到的启示这样三个角度去提问。老师们会看到,在这篇课文的旁边和课文的最后,呈现了一个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其中课文旁边的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的。课文后面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写法提的,第二个问题是从得到的启示的角度提的。我们编排学习伙伴提出问题的用意是什么?是想引领学生让他自己事先试着从这些角度提出问题,在学习伙伴的引领下,自己试着从这些角度提出问题,然后老师们可以看到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这两道题要结合起来看,仿照问题清单分类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知道,可以从内容、写法、得到的启示这样一些角度提问,下面的三个泡泡,既是在讲解分类整理的角度,也是在提示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提问。清单中列举的问题,同样是以事例的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样的问题是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提的,什么样的问题是从写法的角度提到,什么样的问题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的。老师再注意题干当中:你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和这个清单中的省略号。它同样也是在让学生发现自己提问的不足,这三个角度当中,学生往往会有什么不足?通过试教,我们发现,学生很少对写法提问,所以可以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课后第三题是要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方法进行提问,起到一个巩固强化的作用。

第三篇精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学习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老师们会发现,在这篇课文的旁边和最后,也呈现了一些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非常丰富。有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也有从得到的启示的角度提出的。有针对局部提出的,也有针对全文提出的。前面两篇课文其实对这些角度都己经学习过,在这篇课文里面,编排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提问,提出更多的问题。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也要结合起来看。这个地方是要学生仿照问题清单,分类整理提出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清单当中列举了三个问题,每个问题旁边都有一句学习伙伴讨论时说的话,引导学生去发现对这篇课文的阅读而言,类似于什么是程控电话这样的问题,对理解课文的帮助不大。而像问题二那样指向课文理解的问题。以及像问题三那样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批判性思考的问题。就是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但是这也要提醒老师们注意,就是提出的问题对理解文章是否有帮助,要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千万不能把教材中举的例子上升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结论。比如,什么是程控电话,这种针对名词术语提出的问题,它只是在这篇文章中对理解文章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学生读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程控电话的文章呢,这样的问题就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所以这个地方老师们要注意,不要把它上升为具有普适性意义的结论。

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蝴蝶的家》。是要让学生自主运用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并且选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尝试解决,这是对前面的所学进行的自主的运用,一个综合性的运用。

这个单元提问单元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要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去理解课文。就是这个单元的教学,它还要进一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个单元的目的是要运用提问这种策略进行阅读理解。提出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提出的问题有哪些?包括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清单当中列举的问题,还包括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和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编者提出的两个问题。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去理解课文,是这个单元区别于普通阅读单元教学的难点所在。这个单元难就难在这,为什么?因为我们普通的阅读单元都是从相对客观的文本出发去进行教学,方便预设,方便老师操纵课堂。但是现在是从学生出发去进行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完全是生成性的,你没有办法控制。如果要在课堂上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去教课文,首先你要对课文非常熟悉,而且还要能迅速判断学生提出的问题哪些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哪些问题大同小异可以合并。还要迅速思考我怎么样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科书上己经呈现出来的那些编者提出的问题串联起来,我又怎样从每个问题出发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做这些事情,难度非常大。为了降低教学难度,建议老师们课前先搜集学生问题。先在课下备好课,再去上课。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先带着学生去理解课文,再让学生去提问,这样的提问是伪提问。因为学生已经理解课文了,你再让他们提问,他们就会为了完全老师提出的要求假装提出一些疑问。所以一定是先让学生提问,再借助他提出的这些问题去理解课文。这样才能保证阅读的真实性。这是我们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因为是语文学习,我们强调,要塞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但是我们抛开语文学习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都反应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都是他们自己积极思考的表现。就像什么是程控电话这样的问题,虽然说对理解课文的帮助不大,但是我们抛开理解课文来看,这个问题本身是有价值的。对于学生提出的这类问题我们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关注。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交流、查资料、请教老师这样一些方式去研究这些问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我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也不关注,老师也不关注,没有什么意义。不要去打消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要多给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机会。学生不可能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自主灵活运用提问方法进行阅读,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后面课文的学习中运用提问方法进行阅读。也可以补充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去练习。

紧承这个单元,在四年级下册二单元,科普单元,编排了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的要素。一方面是复习巩固学到的提问方法。另一方面侧重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复习,有新的内容。

交流平台总结了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他人。我们看,提问单元,虽然也有借助提出的问题去理解课文,也有去解决问题这样一个环节,但他主要是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去解决。到这个地方,它是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你不光要主动提出,还要主动的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课后编者提出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然后老师再根据解决的情况进行指导。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查找资料,需要请教他人,不是在课堂上能完成的。比如,交流平台里面举的这个例子,为什么通过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故事的详细情形?这样的问题学生就没有办法在课堂上通过读课文进行解决。所以这单元的教学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课下试着解决,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再根据情况给予指导。当然,学生在这个单元,可能还是会提出一些对理解课文帮助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好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运用学到的解决方法去试着解决。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四年级上册还编排了一个批注单元——第六单元。让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去阅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语似的批注,而不是简单的圈点勾画。

这个单元第一篇精读是课文《牛和鹅》,呈现的学习伙伴在阅读过程当中做了七个批注。这些批注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编写的。第一个,对课文内容的疑问。第二个,对课文内容的体会。第三个是对课文写法的体会。学习伙伴的批注和课后第一题结合,要引导学生学习做批注的角度。这个地方要注意,一定要让学生先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之后。再去学习这七个批注的事例。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生拉硬拽的把课文当中的批注事例和后面交流平台提到的写的好、有疑问、有启发三个角度一一对立起来。为什么呢?比如,有启发,它是指我读了文章之后获得了某种启示,或者文章对我产生了某种作用。比如说读了这篇文章,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或者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有启发指的是这个意思。但是在前面的批注事物当中,并没有这样的教学体现。再比如说,课文中的第34 个批注,是学习伙伴对写法的体会。如果跟后面交流平台那个写的好对应起来就会窄化这个批注。好像只能在写得好的地方做批注,其时写得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做批注,虽然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都是在好的地方做批注。但是我们也不能给他们一个错误的认识。所以想强调的是,交流平台只是以举例的形式列举了一些批注的角度。后面的省略号正表明了批注的角度是非常丰富的,不只写的好,有疑问,有启发三个角度,当然也不只课文呈现的三个角度,只是说课文呈现的这三个角度,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的。

学完批注的角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读课文,自主做批注。在这个环节上,就可以提示学生,批注的角度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不局限刚才学到的三个角度。完全可以更丰富,可以打开。接下来就是怎么处理学生做的批注。

学生都批注完了,你得处理吧?在这个点上,相对于提问单元的教学,难度更大。因为提问只是提出问题,但是批注不一样,里面可能有疑问,有体会,有启发,情况非常复杂。怎么办?建议老师们分类梳理学生做的批注,比如我分成疑问类、体会类、启发类。可能学生做的批注大致上也就这些,分成这样三类。对于学生有助于理解课文的批注,看看有没有学生正好对这个疑问有相应的解答,如果有,借助学生的体会去解决,如果没有,就以此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对于学生批注的,对理解课文帮助不大的问题,你依旧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解决。对于学生批注的体会这一类,不宜进行一个好坏比较,可以展示一些具体而又深入的,或者学生一般不容易想到的,暗中的进行一个引导。对于学生受到的启发这一类的批注,你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

这个单元除了批注这个语文要素之外,还有一个要素,就是体会人物心情,课后题里面还编排了一道理解重要句子的题,这两道题怎么处理?如果学生自主做的批注当中,己经有所涉及,无论他批注的是疑问,还是体会,只要跟这两个题有点关系,我们就可以在处理批注的这个环节中借助学生的批注去完成,没有必要再单独分出一个环节。如果学生的批注完全没有涉及,这两道题,你可以增加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课后题的问题在课文的相关地方批注自己的体会。然后老师再结合学生的批注去解决问题。总之,不要把批注和课后另外的两道题搞成两张皮,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第三篇精读课文是《陀螺》,老师们看这两篇课文旁边都留出了空白,就是让学生运用在前面学到的方法分别在不理解的地方和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但是老师们要注意,这两部分的批注要求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也要在这个基础上放开,只要有某种想法的地方他都可以做批注。这样他更符合真实阅读的情况,也符合批注个性化强的特点。这两篇课文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刚才的思路,只是减少了学习批注角度的那个环节。

(三)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课标中要求中段三四年级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高段五六年级把握主要内容。四年级教科书一共有三个单元都涉及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样一个要求,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确定单元教学的起点,和生长点都非常重要。具体的说,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引导学生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学习把握几件事的主要内容。到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就进一步提高要求了,要学习如何把握叙事性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想要提醒老师们的是,不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段落机械地对应起来。几段到几段是起因,第几段到第几段是经过,第几段到第几段是结果。有的时候,没有办法这样去对应。

比如说,《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结果在哪里,在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而不是课文的最后一段,最后一段其实是跳出了这个故事,它回到现在来说的。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它不是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结果。所以有的时候不要机械的和段落对应起来。

下面具体说一说四年级下册的长文章单元。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科书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第一个,选取的都是故事性较强的长文章,便于学生把握。第二文章的内容都是反应学生生活的,第三个是呈现的长文章都己经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学生不需要自己去划分部分。它只需要在概括每个部分意思的基础上,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

《小英雄雨来》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照样子给其它四个部分列小标题,并说说主要内容。其实小英雄雨来原文中的每个部分都是有小标题的。在编写的时候,重新划分了部分,并用序号来标识。一方面是想让学生见一下这样的长文章的标识的形式,另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自己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我家的男子汉》,它的阅读提示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说这个孩子是男子汉,以及作者对他的情感。这篇课文又不一样,它保留了原文中每个部分的小标题,是要让学生发现,如果文章当中本来有小标题的话,可以直接借助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当然,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提示也提出了可以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的要求。然后是《芦花鞋》,《芦花鞋》是用空行的方式来标识每个部分,又不一样。阅读提示是要引导学生给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初步掌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先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再把每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能发现,教科书还在《小英雄雨来》中通过泡泡提示了阅读长文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过程性的指导,就是我在读的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比如可以提醒学生读完一个部分后,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这个部分讲的是什么,及时进行概括。这样可以删繁就简,减轻记忆的负担。还有一个方法,如果你遗忘了前面的内容,你可以回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单元的课后题当中,还提出了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要求。这好像和泡泡中说的要停下来想一想,可以回读相矛盾。这怎么理解?如果我们承认用较快速度默读不仅仅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不顾对课文的理解的话,那么泡泡当中的这两个方法反倒是加快阅读速度的方法。因为文章很长,如果你不及时概括,遗忘了又不及时回看的话,它就会极大的影响你后面的阅读效率。

长文章的教学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长文短教,不要抠得过细,面面俱到。可以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后题的要求选择相关内容来教。其他的内容你不必深究,比如,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有这样一个课后题,你就可以抓住他面对凶狠敌人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受他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还可以抓住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来感受雨来的爱国情感。至于其他跟雨来的英雄形象无关的内容,就可以一带而过。

(四)集中编排现代诗,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现代诗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为了发挥现代诗的育人功能,以及语文学习方面的价值,四年级下册专门编排了现代诗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叶赛宁的《白桦》,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

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编排也别具特色,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编排了冰心的两首小诗,这两首诗都是用罗列几个意象的方法写成的。就是引导学生用这种简单的方法自己试着写一写。注意这个地方并不要求学生模仿诗行的排列形式,用现代诗的形式他本身是比较自由的,你可以试着用这种非常简单的罗列意象的方法试着写一写。还有日积月累,这个日积月累它也没有像其它日积月累那样编排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而是编排了艾青、朱光潜、华歌华斯关于诗歌的一些言论。其实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的教科书当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现代诗,但是要么是阅读链接,要么是略读课文,学习要求不高,而且是分散出现。主要是让学生积累下语感,初步感受一下现代诗。那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在有了一定语量积累的基础上,集中学习,而且要求也提高了。老师们可以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要了解现代诗的哪些特点?从课后题和交流平台的编排来看,要了解的是,节奏感强,语言表达独特,饱含情感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学生在阅读现代诗的时候容易感受到的,我们的要求只是初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语言表达独特,是指诗歌区别于一般文章的陌生化的表达,打破常规的表达。而不是泛指语言特色。比如《绿》这首诗当中,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还有《白桦》这首诗当中,在朦胧的寂静中,在朦胧的寂静中,这就是打破常规的表达。老师们可以发现,为了让学生明白诗歌独特的语言表达,不是诗人在玩文字游戏,我们还在交流平台当中提示学生,这些独特的语言表达源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你比如说,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这样的表达。是因为诗人满眼都是绿,于是他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感觉。好像万物都是绿的。雨也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诗歌节奏感强,语言表达独特的特点,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感受,不必理性的去分析。学生在感受到诗歌的情感以后呢,也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包括听范读,包括配乐朗读,等等,来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为了保护学生阅读现代诗的兴趣,这个单元进行了非常精心的编排,所选的课文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心理经验的,而且从短诗入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

还有一个就是在学生集中学习现代诗的起始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减少对字词句的分析。以勉破坏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说短诗三首的课后题,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朗读第二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还有白桦的课后题,读一读,选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但是话又要说回来,就是我们也不排斥必要的分析。比如像短诗三首的课后第四题,第三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不明白这两个风雨的区别的话,他们是读不懂这首诗的。还有就是一些关键性的难词,也有必要让学生理解。比如,白桦当中有这样一节诗: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这里面的徜徉、姗姗来迟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少,尤其是徜徉,在我们成人的表达当中都很少用,更别说孩子了,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个徜徉,姗姗来迟的话,这节诗他就体会不到朝霞那种悠闲自在,慢慢来到的那种景象,他是体会不到的。所以我们说,必要的分析也是需要的。

这个单元,课后题的编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老师们可以看下这个单元课后题的表述,你会发现一些特点和规律,你看,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是像我们文章那样的问法,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诗歌由于语言凝练,空白点多,而具有多意性。所以对诗歌的理解,主观性很强,有很大的多元理解的空间。所以课后题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正是体现了诗歌的特点。我们经常说要把诗当成诗来教。教学的时候,就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在此再强调一下古诗文。新教材非常关注古诗文学习,比原版教材增了一倍。统编教材古诗文包括古诗词和文言文。古诗词112,选入课文72,日积月累40.文言文1216则,其中三学了2则,四年级共学了4,五学6,六学4。我们四年级学生正好是学新教材的,而五六年级学生需要老师补教补学古诗文。因为初中语文是统编教材,学生没学古诗文,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三、习作的编排特点

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

完全按照读写结合的理念,合编阅读和写作,非常容易使两者互相牵制,两败俱伤。有研究者指出,阅读一篇文章不仅应学习语言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还应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获得思想品德的熏陶。如果阅读过分注意学习写作技巧,就会忽视阅读教学的其他任务,使阅读教学走进狭窄的死胡同。另一方面,写作能力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需要分解成若干个重点项目,依次训练,有的还要反复训练,而阅读训练也有自身的线索,两条线索是不可能完全合二为一的。其实国外的多项写作实验表明,多读比多写更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1970年,美国的德弗里斯做过一个写作教学实验,他把一些五年级的学生分成两组,一个阅读组,一个写作组,写作组的学生每周写两篇作文,这个量也不算小,阅读组不做任何的写作练习。而是拿出更多的时间在课上或课下阅读。最后的评价结果是什么呢?阅读组在内容、技巧、组织、语法、词汇和短语等等这些方面都有更突出的表现。所以,读写结合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不能一票就把他否决了。基于这样一些研究,教科书采用了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的方式。阅读和习作各拉出一条训练线索,然后把他们整合在一块的时候,在安排单元后面习作的时候,尽量让它与这个单元的课文匹配,但是也不强求,所以老师们会发现,某些单元的习作与课文并不是很契合。

比如说,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小小动物园,这个习作很有意思。它是要求学生通过写家人和哪个动物比较像,把家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但是这个单元的课文是什么?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就是跟写人都没有关系。这就是因为我们是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所以有的单元习作就没有办法去跟课文有一个结合,用这个课文去指导它这个习作,做不到,所以老师们不要硬做。读写结合方面,一说到读写结合,老师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写作方法上的结合。其实,读写结合的维度丰富多样。以四年级教材为例,主要有三个维度的结合。

1、是在写作能力上的结合。这里的写作能力是狭意的,它是指写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观察力呀、想象力呀、思考力呀。不管什么样的写作,你都需要这样的能力。我们可以举下面的例子来说。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某某过一天,这个习作也非常有意思。它是让学生创编自己和某个神话或童话人物过一天的故事。我和孙悟空过一天,有什么样的故事,我和阿童木过一天,有什么样的故事。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它是让学生写一个自己想发明的神奇的东西,比如会飞的木屋,这是把几个东西的特点拼接在一块儿。水上行走鞋是改变它原有的功能,时空穿梭机,这完全是天马行空想象出来的东西。还有会变大变小的书包,这个事物它自己会变化。还有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故事新编,选一个熟悉的故事。乌鸦和狐狸,井底之蛙呀,让你对故事进行重新编写。要完成这样几个习作都需要学生具备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思考力、观察力等。

2.写作内容上的结合。也就是写什么上的结合。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理由。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让学生写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这是写作在内容上的一个结合。

3.写作方法上的结合,也就是怎么写的问题。这个维度的典型体现就是四年级教科书编排的两个习作单元。四年级习作单元和三年级的习作单元不一样,三年级习作单元的重点是放在展现观察的乐趣和想象的乐趣方面,主要是从写作兴趣、写作欲望这个维度去结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四年级的习作单元就比较严肃了,是在写作方法上的结合。老师们要明确的是,习作单元的版块构成和各自的功能与其他的单元不一样,是这五个板块。首先是两篇精读课文,它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不对字词、内容理解方面做过高过细的要求。那么对于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究竟要怎么读?

如《海上日出》。第一自然段,写周围的环境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讴歌。如果这是一篇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可能需要关注这方面内容,尤其是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可能还要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但是,当这个课文被编排在习作单元后,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细讲这些内容,学生读了知道了就可以。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学,和普通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学是有区别的。

我们来继续往下看,精读课文之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初步尝试着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初试身手一般编排两道题,一道是口头表达练习,另外一道是书面表达练习。初试身手还有一个作用,除了让学生有初步练习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诊断的作用,老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知道可以重点朝哪些方面进行。然后是两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既可以用于单元习作前的指导,也可以用于单元习作后的讲评。为什么可以这样用,因为习作例文的主要功能在于,根据学生在初试身手,或者单元习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借助习作例文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我们说初试身手有诊断性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你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单元习作写完之后,你也可以发现问题,无论是初试身手发现的问题,还是单元习作当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借助习作例文来解决。所以习作例文即可用于单元习作指导之前,也可以用于单元习作讲评的时候。所以说。基于这个习作例文的功能定位,不能把习作例文当作略读课文来教,而是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我所用。这样说好像有点抽象,打个比方来说。就有点像我们在教学当中对待学生的优秀范文一样。你在用学生优秀范文的时候,不会把学生的范文当课文来教对吧,而是用优秀范文来解决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借鉴参考。最后是单元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这是习作单元的核心任务,前面的所有版块的学习,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单元习作,培养学生完成单元习作所需要的能力。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四年级教科书中的两个习作单元。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包含两个要点:1.要按顺序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2.要把这个链条上的某些重要环节,也就是一件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如果有的内容本身也是过程性的话,也要按顺序把这个过程写清楚。围绕这样两个要点,我们来看,教科书是怎么编排的。

第一篇精读课文《麻雀》,课后的第一题,这道题的意图是要让学生发现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第二题,是让学生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从而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写清楚。第二篇精读课文《爬天都峰》课后的第一题,是引导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情楚。写事情的顺序不一定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也可以像《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这样,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这样的顺序写。然后第二道题,是指向课文的第一到第七自然段,也就是课文65页的一部分,这是要让学生发现,它是怎么把我不敢爬,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最后我怎么爬上去的这样重要的内容写清楚。怎么写清楚的?写了我的感受,把我不敢爬写清楚了,写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把我和老爷爷之间互相鼓励写清楚了,最后是我爬山的动作,就把我怎样爬上峰顶的写清楚了。

然后是交流平台,交流平台是结合精读课文总结了写法要点之外,还指出时间、地点、人物要交待明白。因为这个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难的点,所以只是在交流平台里面提示一下。初试身手里面编了两道题,第一道题是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把一件事中的某些重要内容说清楚。这个图片中的人,可能在说什么,想什么,这些内容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所以书中要求: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内容说清楚。第二题是让学生用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家人做家务的过程写下来。这是要训练学生,当某些重要内容是一个过程的时候,怎么把这个过程写清楚。

习作例文编排的是《杏儿熟了》和《小木船》,是通过旁批和课后题的形式指明了学生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小木船》这篇例文,它要解决的是学生在写一件事时,经常容易出现记流水账的问题。这篇例文,它的旁批主要是从重要的内容要写清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提示。课后题,从另外一个角度,从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要交待的角度进行提示。就是说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提示。重要的内容要写清楚,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要交待这两个角度结合起来提示学生。

然后是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这里列出了许多供学生参考的题目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这些题目只是一个保底的要求,就是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出来写什么的时候,他选择教科书上列出的这些题目来写,但实际上我们希望的是用这些题目,打开学生的思路,在这些题目的提点下,生发开去想,最终摆脱这些题目的限制,写自己想写的事。下面,还呈现了一个帮助学生梳理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表格,这实际上也是在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以便他们能够按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当然,学生也不一定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写。所以教科书只是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出发,老师们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其他形式的抓手,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

简单了解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其中包含三个要点:1是移步换景时,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2是移步的过程中,在某个位置上观察时,要按顺序写观察的景物。比如,在 A 点观察的时候,有太阳、有山、有水、有树,这是什么顺序。这里面有两个小点,一个是这个景物是静止的怎么写?二是如果景物是变化的,我又怎么按顺序写?3是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并且写出景物的特点。

第一篇课文《海上日出》,第一题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为什么要关注这几段。因为第二三段写了太阳逐渐升起来的景象,关注这两段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果景物是变化的我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写。第四段和第五段分别写了令作者印象深刻的太阳在云堆中的景象,和日出时有黑云的景象。关注这两段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要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出特点。课后第二题是把课文中写太阳慢慢上升的一句话拎出来,进一步让学生仔细感受作者是怎样按顺序写太阳的变化的,并且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第二篇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的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时可以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第二题引导学生要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出景物的特点。

然后交流平台,结合对两篇精读课文写作方法的分析,总结梳理了学习要点,接下来初试身手,第一道题是要引导学生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第二题是让学生按顺序描述在某个位置上观察到的景物。

习作例文编排的是《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还是通过旁批和课后题的形式指明学生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这两篇习作例文呢,相对于精读课文它又有一个扩展。比如说《颐和园》的第一个旁批,它提示学生要交待清楚浏览的地点,第二个旁批要学生知道当地点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使用过渡句,第三个旁批告诉学生交待观察的视角,可以写清楚景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七月的天山》第一个旁批,告诉学生怎样按顺序写出观察到的几个景物。

最后是单元习作,这个习作要注意三个泡泡的编写意图。第12个泡泡提示学生所写的地方不一定是著名景点,也可以是公园、果园这样的地方。第一个泡泡还提示学生要按游览的顺序写。第3个泡泡是提示学生要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以上的内容是我们讲的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

四、口语交际的编排特点

(一)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类型多样。

教科书中编排了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上下册共八个。既有功能类的话题,比如说四上的安慰,四下的转述,又有独白类话题,四上的讲历史人物故事,四下的说新闻,自我介绍,还有交互类话题,四上我们与环境、爱护环境,保护视力,四下朋友相处的秘诀。

(二)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

低年级口语交际侧重培养交际意识习惯,中年级更进一步侧重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我们来看一下四年级口语交际方法策略,这是四年级上册一览表。

这是四年级下册一览表。

这些方法策略主要从倾听、应对、表达三个方面来编排的。四年级的口语交际在这三个方面有如下重点,倾听方面重点在于边听边思考,要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还要筛选信息,抓住重点,而且信息发出者不光是一个人,可能是多个人。另外,对重要信息的捕捉,不只是能判断说话者发出的信息中哪些是重要的,还要能根据交际目的来判断。第二个应对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注意音量,避免干扰其他小组。第三表达方面,要求学生不跑题、不重复,能准确、清楚、连贯、有条理的表达。还要能借助恰当的语气、语调,以及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四年级上册的安慰和四年级下册的自我介绍,老师们看这两册口语交际的要素。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是不是觉得这两个要素说了半天好像没说,有这样的感觉就对了。因为这两个要素不像其他要素那样,一看就知道要教什么,要抓什么。因为这两个口语交际呀,它是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表达,究竟说什么、怎么说不是固定不变的。你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确定,非常的灵活。比如,应聘校报记者的时候,除了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重点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想当校报记者,具备哪些做记者的条件,今后打算怎么干。你要争取让别人能够聘用你。而你要去接客人,就需要重点介绍自己的外貌,穿着,尤其是那种鲜明的特征。你要让客人一眼认出你,所以你看它,介绍什么,说什么是不一样的。

五、综合性学习的编排特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年级的下册都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从编排方式上看,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册,采用小综合的形式。什么意思呢?就是相关的活动建议在课后穿插编排,呈现的只有活动建议,而没有相应的阅读材料。

(一)围绕单元主题,分步骤编排学习活动。

教科书是紧密围绕单元主题现代诗来编排活动的。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以现代诗有关的。而且采取了分步编排的方式。我们从单元页上可以看出,这次综合性学习要开展的活动是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那教科书对此进行了分解。第一个活动提示,引导学生收集现代诗并且摘抄。第二个活动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诗歌,并且自己试着写写诗。

最后用收集的诗和自己写的诗,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二)明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教科书在单元页上明确清晰地给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且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落实。

第一个活动提示,落实的是根据需要收集资料。提示了收集现代诗的途径以及保存的方法。编小诗集这个活动呢,主要学习初步整理资料的方法。提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给诗歌分类这样一种整理方法,明示学习目标呢,可以让师生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明白要学什么、抓什么,不要为活动而活动。

(三)把习作和口语交际训练融入学习活动。

教科书把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融入了学习活动当中。习作训练融在第二个活动提示的写诗活动当中,口语交际训练融在诗歌朗诵会当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拔高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去详细指导一首诗应该怎样写,只要学生能仿照课文,用诗歌分行的形式把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另外,要用活动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进行习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充分的发挥活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兴趣的优势。比如说,不要生硬地去布置写诗任务。你可以把它和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的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诗是完成活动的需要,是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想到,我能把自己写的诗编进小诗集,还能在诗歌朗诵会上朗诵。他就会对写诗充满兴趣。

在准备这次培训,研读教科书,思考教学的活动当中,我也有一些感受想和老师们分享交流。

第一、教科书是“死”的,教学是“活”的。就是教科书必须按照一定的体例进行编排,每个栏目都有固定的位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一定要按照固有的编排顺序进行。比如,我们刚才说的习作例文,虽然是放在单元习作之前,但是你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灵活使用,即可以放在作前指导,也可以放在作后讲评,甚至于根据学生的情况一篇用于作前指导,一篇用于作后讲评,都可以。再比如说,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连续观察日记的习作。教科书的编排是按照体例放在单元的末尾,但是学生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篇习作。你如果到了本单元的学习都要结束了才开始布置,这就来不及了呀。所以你教学的时候,一定提前把习作任务布置下去,你就不能死死的按这个教材固有的顺序去布置、去安排。还有的老师问: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两篇文言文的顺序能不能调整一下?把铁杵成针放到囊莹夜读前面去,学生对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比较熟悉,都知道,你先学这一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但是教科书是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文言文的,有它的体例在这。但是你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灵活处理。先教铁杵成针,再教囊莹夜读也可以。总之就是,教科书不能完全做到教学化。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当然,又要说回来,我们也不要盲目创造。比如,这策略单元,一般是按照感受策略,学习策略,运用策略的顺序来编排的,这个顺序就不适合打乱。

第二、教学是平衡的艺术。教学上不要走极端,一般来说,某种方式方法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我们不能只看到优势,就用它来包打天下。还要看到它的不足,用其他方式方法的优势来加以弥补。要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比如我们强调,阅读现代诗的时候要整体感知,体验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一切分析。必要的分析还是应该有的,就像我们统编教科书一样,不把读写分编和读写结合绝对化,说这个读写分编绝对好,或者绝对坏,读写结合绝对好,或者绝对坏,而是把它整合起来,持中守正,当然这个中点,并不一定是两端之间的一个客观的中点,而是根据学情形成的一个中点。比如,小学阶段的整体感知、体验多一些,理性分析少一些,浅一些。到了高中阶段理性分析多一些、深一些。所以这又涉及到尺度的拿捏.所以说教学是平衡的艺术,进一步说是拿捏尺度的艺术。因为没有理论指导说,这个尺度拿捏要到什么程度合适。经验非常重要,要重视积累教学的经验。

第三、加强学习和研究是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关键。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吸纳了语文教育非常前沿的研究成果,典型的体现就是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所以老师们必须加强对前沿研究成果的学习,并且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用好统编教科书,教好学生。

今年秋季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已经全面使用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希望老师们能够做好迎接语文教育新时代的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和研究,书写教育教学的“奋进之笔”!

编辑:姜世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庄河市塔岭镇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庄河市塔岭镇隈子村隈子屯133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