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转发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转发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2018年07月02日 10:37:32 访问量:635


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一〔201215)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辽教发〔2014125),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依托心理健康各级教育职能部门和社会专业力量,拓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整体提升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明确生涯发展的路径与目标并将人生管理和心灵成长的训练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工作原则

(一)全员性原则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在规划、设计、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工作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相应工作。

(二)科学性原则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结合教师、家长的实际情况,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整体性原则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考虑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相结合,增强全体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服务性原则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立足当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软、硬件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为学生高效学习、教师幸福工作提供服务。

四、工作任务

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及协作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建立规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育内容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各学段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主要措施

(一)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规范课时。根据不同学段的课程计划,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每2周至少安排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

2.规范教材。各学校必须使用经省教育厅审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

3.丰富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体验为主,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既要防止单纯的心理学知识讲授,也要警惕过分娱乐化。

4.拓展途径。全体教师要在各学科日常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主题班会、家长会、校园开放日及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把握重点。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性教育为主,注重总体设计,系统实践;注重大环境、大氛围的建设,营造快乐校园文化;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和生活化;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向家长和社会延伸,形成合力。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合理配置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各学校合理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至少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2-3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一是开展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市、县(市区)依托研训部门,同时借助高校和社会力量,分期分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辅导、教学观摩、案例剖析、督导培训等多种形式)。二是开展班主任等教师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托研训部门,同时借助高校和社会力量,对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3.加强师德建设。不断完善教师的人格,引导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身份,不断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始终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目标。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建设

1.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室。各学校要配备心理咨询室,咨询室要按照国家《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号)规定标准配置。学生在校期间应开放咨询室,每个教学周内开放时间不少于10学时。咨询室要发挥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和监测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等功能。咨询室实施咨询预约制度,学生或家长可通过登门、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咨询室为来访者建立信息记录手册。咨询室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要与心理专业机构建立畅通、快速的转介渠道。

2.建立心理活动教室。心理活动教室应能容纳1个班的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其装备按照国家《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配备。要充分利用心理活动教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等活动。

(四)建立校园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体系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市中小学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心理测试等方式,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全面的心理普查,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工作,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固定存放备查。对筛查出的问题倾向学生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2.建立专门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试和班主任、德育主任、任课教师观察、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交叉比对,明确需要密切关注和心理援助的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通过家访、个别谈话、心理测试等方法,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人际关系、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等多方面信息,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动态,及时介入或转介。

3.开展个案心理危机辅导活动。学校通过开放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网站等途径,对特殊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加强对心理危机学生的关怀和辅导。特别要在中考、高考、开学、假期等关键时间段,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密切关注特殊学生,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逐步建立个案心理辅导交流、研讨和督导机制,使个案心理辅导工作更规范、更专业、更有效。

4.建立校校、医校结合及家校联动模式。一是构建校校、医校结合模式。市、区两级建立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聘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专业医疗机构医师担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专家要协助学校做好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学生的诊断、筛查、甄别,对心理教师进行“精神病学诊断”及“心理危机干预”等知识技能培训,在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及事后协助、指导开展危机干预工作。二是建立家校联盟。家长要担起监护责任,学校与家庭联手,共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心理专职教师要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应对孩子成长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一把手”担任,各学校校长要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主业主责,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同时各学校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切实保障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深入地推进。

(二)设立专项资金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专项资金,用于学校教师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支持硬件建设及实施危机紧急干预等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干预工作。

(三)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强化主体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抓好工作落实,抓牢过程规范,确保履职尽责,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强化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地、实施不得力而引发重大问题、公共事件,对舆情管控不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严肃问责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校长。

(四)建立评估考核机制

市教育局将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区市县、先导区政府年度教育目标综合督导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并把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列入省、市示范校评选等重要指标考核之中。

编辑:姜世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庄河市塔岭镇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庄河市塔岭镇隈子村隈子屯133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