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活动 >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9年06月06日 15:01:34 访问量:496




各区市县、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局属各高中、各民办学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落实好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小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不断提升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努力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三、工作措施

(一)团队育德,强化队伍建设

1.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各学校要成立校长任组长,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主抓,分管校长和政教处、教导处、共青团、少先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班主任、学科教研组负责人、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要定期研究、部署德育工作,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加大德育工作投入,抓严抓细抓实各项德育常规工作,以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加强德育专业化研训团队建设。各区市县教育局、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各地区)要配齐专兼职德育研训教师,加强德育类相关课程实施策略研究,指导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专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常规管理、德育活动开展、德育课题研究等专项德育研训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区域班主任工作研训制度,加强区域班主任专题培训与研修、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过程指导。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区域优秀班主任教师开展专项研究。各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德育专业化培训,鼓励并支持德育相关教师外出参训学习。要明确学校校本德育研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全员德育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本校德育研修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实施,将德育研修成果落实在全体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立德树人工作的均衡发展,切实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3.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立德树人作用,班主任要定期与班级任课教师沟通汇总学生状况,定期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话、家访、座谈、家校平台信息沟通等形式对全班学生的家庭、健康、思想、心理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及时发现并努力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同时要做好工作记录,完善工作档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班主任工作研训制度,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模式、班级主题活动、班级个别教育等多方面的主题化、系列化研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研究和指导,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总体质量和水平。要将班主任工作年限和业绩纳入教师评聘职称、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的考核体系中,努力营造人人争当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4.加强学校团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职能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总体规划。每周要安排1课时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课,与班会课和其他德育课程结合起来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学校共青团、少先队要发挥组织优势,利用学生入队、入团及十八岁成人仪式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爱家爱校爱国爱党热情。要规范组织建设,推动中小学成立由党政领导、大中队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家长代表等参加的学校少工委,及时补充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校团队干部,将其纳入学校中层干部序列。

5.探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各地区和各学校要按照《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研究落实好全员育人导师制,促使全体教师切实肩负起教书和育人的职责,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要将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不断提升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覆盖面与实效性。要积极开展与全员育人导师制有关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将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作为课题,以课题研究引领育人模式改革创新和优秀育人模式的普及推广。

(二)思想立德,把握重点内容

6.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加强中国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充分挖掘并利用我市的红色资源、国防资源等,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心。

7.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8.加强品德修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依托,全面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在教育学生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思想品德、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法治、诚信、生态文明、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等方面教育。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在获得丰富感受和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以“学习总书记勉励语 持续弘扬雷锋精神活动”为重要载体,通过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要贯穿于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过程,实现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覆盖,切实提高校园文明程度。要与《中小学生守则》教育相结合,广泛树立学生榜样,坚持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新时代好少年、新时代雷锋式好少年评选表彰等道德实践活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9.着力培养奋斗精神。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对学生开展责任教育,激励每一位学生以勤奋努力的生活态度不断进取,舍弃平庸、懒惰、坏习惯,创造成功、无悔、讲奉献、有价值的人生。

10.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发展,切实保障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工作,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美育优势,加强美育与其他方面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依托,深入挖掘其他学科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广泛开展校内劳动体验,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积极组织校外劳动,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劳动体验,增强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1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着重在文化体验、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上下功夫,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实现相关学科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的横向贯通,实现各学段教育内容的纵向衔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基因代代传承。

(三)课堂蕴德,强化学科育人

12.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各地区要逐步研究和完善区域德育课程体系,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德育要求、德育内容、德育活动、德育成效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将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体现区域特点。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地区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完善校本德育实施体系,让学生时时处处得到德育熏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13.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对《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课程加强日常管理,开齐开足课时,提高市、区研训活动水平,做好校本研修。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师。按照“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上好思想政治课,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14.注重学科德育。要引导学科教师树立大德育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育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立德树人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所有教师都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策略。教师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整体把握学科德育要素,文科类课程的德育内容往往蕴含在相关的情节、事件、现象或体现在有关人物的品质中;理科类课程要以相关知识为载体,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突破口,以学科发展史为纽带,使学生从中获得良好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等;艺体类课程要通过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艺体素养。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自身是最重要的育人要素,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以身作则,提升学科德育实施的效果。各地区和各学校要优化教师培训课程结构,开发和增设基于涵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学科教师研修课程,让教师自觉认识到教学行为固有的道德意义,进而改变狭隘的专业分工理念。

(四)活动养德,注重价值导向

15.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建党”、“建军”、“国庆”“九·一八”“一二·九”等重要纪念日,地球日、环境日、海洋日等主题日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生升旗、开学及毕业典礼等,加强仪式教育。要开展好“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经典诵读”“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与“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选择活动内容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要贴心,组织活动流程要细心,升华活动主题要动心,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思考、有收获。

16.丰富校园社团活动。要通过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要积极推进学生社团发展,选派德才兼备、有责任心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工作。要指导学生社团规范制定章程、建立组织体系及活动方案。要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场所及设施设备。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考核评价,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定期对活动成效显著的学生社团及成员进行表彰。

17.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切实提高文化育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独特性、适切性、整体性、连续性以及全员参与性和成果共享性。要做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如板报、橱窗、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和教育。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的导向、陶冶、约束、凝聚、激励作用。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及特色,确立并完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制作校旗和校徽,编写校歌,创立校刊或校报,建立校史陈列室等德育展室,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丰富育人途径。要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依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依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坚持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指导作用相结合的工作原则,重点推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重视班级班规制定和文化活动课程建设,着力为学生营造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和文化生活。

18.建设绿色校园网络。要积极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栏目或主题,及时与学生互动,通过网络开展主题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家校互动,吸引学生、家长乃至社区人员参与到网络交流中,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魅力。要定期开展排查,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净化网络空间,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完善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

(五)协同宏德,构建德育网络

19.畅通“三位一体”沟通渠道。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各级家长委员会,切实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形成家校沟通的桥梁。着力研究并高质量组织好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家校沟通活动。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要主动邀请当地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公安干警、社会知名人士、教育专家等作报告,通过事例宣讲、励志演讲等形式增强德育工作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0.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各地区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育,进一步优化基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每学年有计划地开展1-2次优秀传统文化类、革命传统教育类、国情教育类、国防科工类、自然生态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对自然、社会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要积极开展学雷锋、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公益性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体验和社会责任感。

(六)机制促德,推进长效发展

21.重视和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各地区和各学校要把德育科研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教研部门的德育工作研究指导力量,以问题为导向,变问题为课题,积极开展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以及全员育人、学科育人、学段衔接、德育一体化等方面研究,切实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各类瓶颈问题。要建立德育研究的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德育工作论坛及评选优秀德育课题、优秀德育论文、优秀教育案例等活动,对取得的德育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推介,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22.强化德育工作保障、评价、督导和奖励机制。各地区和各学校要把德育工作作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予以统筹考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为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充分保障。每学期要根据实际开展德育工作部署、调度与评价工作,做到德育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评价。要探索制定学校、教师、学生等层面的具体德育工作考核办法,坚持科学的评价观。要配合中考、高考改革,结合教育评价改革,把德育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要不断完善督导评估机制,突出德育工作成效在考核学校、教师工作业绩以及评估教育教学水平等工作中的权重。开展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评选工作,对德育工作特色学校进行评估命名,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德育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

大连市教育局

2019530

编辑:姜世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庄河市塔岭镇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庄河市塔岭镇隈子村隈子屯133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