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学习者为中心”呼之欲出

“学习者为中心”呼之欲出

2018年01月09日 08:22:56 访问量:172


                         转自庄河教育网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8日 

陈先哲

■“教育面向未来系列评论之三

    以计算机及其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目前正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与实践的主导方式。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传统教育模式及学习范式必将经历一场系统性的革命。

    事实上,未来已来。目前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风投的关注点,也成为传统教育迫切转型的风向标。然而,受市场逐利行为的引领,如今的互联网+教育还更多体现为一种效率导向,主要聚焦在通过互联网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上。但教育的功能显然不止于课堂教学一途,教育应更重在,而非只是。因此,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畅想未来教育的模样,应该立足于更加高远的期待:一是互联网+”能否真正带来教育模式的升级迭代?二是能否迎来未来学习范式的新生?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将倒逼传统学校角色产生重大变迁,并以此推动未来教育模式的变革。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力量的强势介入将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格局;源自世界各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汇集,势必对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的知识视野、能力素质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学生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进程安排的自主学习,将颠覆同龄教育、专业分科、学制固定、教师主导等传统教育体系和教育组织形式。更多在线教育的兴起,精准、定制、个性化的教育和学习将逐步建立,而传统大一统、标准化的考核与评估将开始分崩离析。

    “互联网+”也将推动人类学习范式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学习者中心转型,一个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人类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规模化趋势,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学模式形成了冲击和解构;教师将由知识搬运工向信息社会引路人的角色转换,并迫切要求突破当前班级制教学范式,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事实上,伴随着学习者基于网络和个人电脑,不受时间、地点的个性化学习的展开和普及,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越来越弱化。教育民主化将进一步得到推动,因为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生随时可能挑战教师,教师必须习惯并善于组织混合式学习,以融合面对面教育和在线学习的双重优势,并以此驱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进程。

    当然,罗马并不是一日建成的,变革和转型也不会自动实现。中国近年来在互联网+”、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都体现出了积极的开放态度和创新精神。如何在此基础上推动未来教育的开放、融合和个性,将为中国在未来能否为人类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提出更有力的挑战。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应借技术之红利对传统教育框架进行一些重要突破,以更主动地引领世界教育变革的浪潮。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便是推动办学资源开放化,从传统的学历学位市场模式向课程市场模式转变。传统办学模式下,学历学位市场模式占据着主流地位。前几年风靡一时的慕课,之所以一直无法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便是因为这些学分很难得到学校认可,不能达到给予学位的要求。因此,应该对现有的教育认证制度进行更新。只有在认证制度上取得突破,学生学习才不再局限在固定的班级和学校,而是基于互联网自由组构的学习时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组合拼图式的课程菜单。当传统学校的角色受到课程市场模式的实质性挑战并发生变迁,教育领域才会真正产生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式创新

    几年前,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引发的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孰优孰劣的大讨论余温未了,如今,技术变革将在很大程度上抹平文化差异,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球化变革趋势将不可避免。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使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具备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使师生关系、教育机构与学习者的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将得到更加充分表现。

    当我们在谈论未来时,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教育的变革时,变革已至。面对席卷而来的未来浪潮,我们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务实精神和开放姿态去迎接未来教育的到来。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本文摘自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编辑:姜世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庄河市塔岭镇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庄河市塔岭镇隈子村隈子屯133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